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黄奇帆谈新质生产力: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可持续问题
上月末,2024“影响力·时代”峰会——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逻辑和实施路径》的演讲,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发展逻辑及其在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黄奇帆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在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的生产力飞跃。
比如在中国四十年的经济增长历程中,主要依靠低成本人口红利、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以及全球化红利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不过,“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也无法在未来复制。”黄奇帆说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三大不可持续问题: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资金资本的边际效应降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面对这些问题,他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维持经济增长势头的近期需求,更是支撑14亿人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战略。
“中国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智能化和新科技革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黄奇帆说道。
以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生产性服务业(区别于生活性服务业,指促进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服务行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不仅关系到产业结构的优化,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黄奇帆给出一组数据进行对比,他说每年中国资源消费占全球消费的50%,但创造出的GDP只占全球GDP的20%,也就是说中国的资源消耗是全世界最高的。
因此,工业技术在中国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具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服务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服务价值在高端产品中所占比重、独角兽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占比,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GDP增长的贡献,这五大宏观指标共同勾勒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潜力。
黄奇帆分析称,当前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约为27%,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显示出中国在该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服务贸易的全球比重不断上升,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30%,而中国去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是6.81万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0.87万亿美元,占比只有12.8%。
“从这些对比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服务贸易偏低,其主要原因就是制造业背后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到位,全要素生产率的比重不高。”他说道。
作为具备强大创新能力和巨大成长潜力的企业群体,独角兽企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与创新生态的重要风向标。因此,资本市场中独角兽企业的占比,更是体现了一个国家新质生产力的活力。
据了解,美国资本市场总额有40多万亿美元,其中独角兽企业的市值占资本市场总市值的30%,达到12万亿美元。目前国内股票市场总市值为70多万亿元人民币,包括科技创新类板块,将其视为独角兽,在股票市场中,其市值不到10万亿元。
那么,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演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比重该如何提升?
黄奇帆认为,产业互联网与产业链集群的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新的土壤。
除此之外,黄奇帆认为,增大研发经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体系、明确数据产权、提高社会对创新者的容纳度,这些措施对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新闻:
6月25日,2024“影响力·时代”峰会——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下称:国创会)指导,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本次论坛聚焦新质生产力,以“新金融、新智造、新动能”为主题,邀请经济学家、行业专家以及各行各业代表,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挑战,探索中国经济的未来。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核心引擎。”徐伟新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显著优势,一系列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成为大湾区的厚实家底和强大武器。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广东更要进行深入地研究,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创会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原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
新质生产力的“新”,代表着新技术、新特征、新规律;“质”,代表着高质量、高标准、高效能。从宏观层面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现实所需,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围绕这一理念的探讨与实践已经渐入佳境,如何把概念落入现实,真正赋能到行业企业,是此次论坛的题中之意。”南方传媒副总经理,广东时代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波在致辞中表示,通过本次活动的分享与激辩,探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逻辑、内容内涵、实施路径,努力解答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产业转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如何助力生产力升级,企业从何处发力推动新质产生力发展等诸多实际问题。
新质生产力不是一般性的技术进步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不确定性增加。同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需要生产力新变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已经成为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在本届论坛上,李君如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李君如表示,在我国,近年形成了一批领先于世界的先进生产力,如5G、量子通讯技术、激光制造技术等等,但从总体来讲,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缺少从0到1突破的原创性科技,“我们在科技领域要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必须让创新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就格外需要把我们的教育办成创新型教育,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李君如说。
李君如强调,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出发推进新时代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人才、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是,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有效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二是,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破解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难题。三是,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型骨干企业办学校办研究院。”李君如说。
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过去四十年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也无法在未来复制。”黄奇帆在《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内涵和实施路径》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再靠资源、靠资金、靠劳动力等大量要素投入加速度发展的时代过去了,目前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为新质生产力的迸发提供了条件。
“在这样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释放新科技革命带来的增长红利,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黄奇帆指出,从近期看,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的增长引擎,维持经济增长势头;从远期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支撑14亿人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新质生产力不是一般性的技术进步,而是在科技上实现革命性突破,形成一大批原创性、颠覆性的创新成果”,黄奇帆强调,当前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智能、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等五大领域,推动颠覆性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同时,要实现科技上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工具创新并形成新的生产要素。
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
新质生产力核心来自科技创新
技术正在发掘宏观和介观的深度价值,向宇观和微观迈进。深空深海、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量子世界等逐渐新业态。
国创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在主题为《新质生产力的“新”与“质”》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凡是在新空间发生的部分,一般都是新知识产业。”
吕本富认为,新质生产力中,“新”与“质”的要点在于“低耗散”、“新空间”和“链式反应”。
具体而言,“低耗散”是指以能量和物质资源消耗最少、接近自然的生产方式;“新空间”不仅意味着现有物理空间的深化,还在于发掘新物理空间,开拓人造空间,从而获得垄断性财富;“链式反应”则需要,创新型企业家组织研发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进而推动产业迭代发展和新产业形成。
国创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更需要为新智造企业提供更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发表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逻辑与实施路径:财税金融视角》的演讲。
罗志恒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尤为重要,但也意味着前期投入大、研发时间长、失败概率高,因此,需要政府在协同创新、资源整合、区域协调等方面应当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罗志恒认为,金融在支持新质生产力方面也存在着直接融资占比低、间接融资占比高、创投基金对中小企业的覆盖不足等突出问题,“应当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提升直接融资占比,通过融资结构的整体性优化,来发挥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罗志恒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正规股票配资公司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