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黄淑仪 通讯员 广大宣)8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和广州大学主办,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和广东省钢结构协会共同承办的“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8届(ISSF-202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结构工程和钢结构领域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九届三次理事会议和第十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完成理事换届。
学术交流会环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周绪红教授作题为“新工科背景下土建类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特邀报告。他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要明确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新工科教育的核心问题,深刻理解跨学科、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教育是新工科建设的内涵,要将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需求与创新、管理与协作等多种要素相结合,推进土建类人才跨界培养,打造“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新工科教育平台。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郝际平教授作题为“再论钢结构理论发展与钢结构教科书的演变” 的特邀报告。他指出,当前钢结构发展超乎寻常,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要建立系统思维促进钢结构的高质量发展,在钢结构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融入钢结构理论的持续发展和钢结构教科书的更新演化。此外,北京工业大学张爱林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王湛教授分别作题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钢结构强国·自主培养钢结构创新人才的思考和探索”和“结构智能化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报告。
与会专家围绕近年来在钢结构和金属结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和新进展进行了学术分享和技术交流。广州大学副校长周云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首席科学家王立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刘晓光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钟国辉教授等作了21场大会特邀报告、15场分会场邀请报告和30场分会场报告。
在教学研讨会环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俊芬教授、广东工业大学何嘉年教授等专家学者就钢结构课程的创新、改革和建设以及钢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作了精彩报告。在研究生学术沙龙环节,来自全国各高校的38名研究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同与会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
大会在完成了各项议程后圆满闭幕。部分专家还参观了广州白云机场(600004)T3航站楼施工现场、广州大学结构抗震实验室在线股票配资排行榜,实地感受钢结构及结构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网站观点